鄂王社區位於宜蘭河東岸、舊城西路一帶,是昔日西門溝運輸航線上的重要聚落,
當時因重要廟宇環聚,使舊城西門附近傳統商業市集興盛、各式傳統工匠雲集。
隨著時代變遷,傳統工藝日漸沒落,僅存少數匠師苦撐經營,
經由這幾年社區營造之下,藝術介入空間,使鄂王社區的在地傳統藝術與文化得以重現。
百米藝術圍牆,位於鄂王社區光大巷,原本屬於台電公司的圍牆,
經由藝術造街,結合傳統工藝與在地的人文歷史背景而成。
從舊城西路的這一端慢慢走進巷子,也從牆面嵌入的各項工藝作品慢慢走進當地的歷史。
木刻社區地圖是木雕作品,不僅是地圖,標示著所在位置,
更在一些區塊嵌入許多傳統藝術作品,不知是否是為對應各藝師的工作室所在。
旁邊塑膠板說明著「西鄉情藝」這項社區文化空間藝術計畫,
由社區發展協會,針對傳統工藝特色來營造,希望重現歷史記憶,再建社區文化的核心價值。
舊城陶磚壁畫,拼接燒製而成的巨型作品,很壯觀。
行行出狀元,這個石雕作品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,
每塊石雕分別刻出鄂王社區舊時傳統產業,散落嵌入圍牆上,每塊都好有趣。
有紙藝、樂師、油條、肉鬆、壽司、閹雞、繡花鞋、裁縫、碗粿、苦力、土水、
車干樂、屠夫、算命、貓耳朵、石刻、錫工、金工、農夫、廚師、大木、小木、
拖車、麵線、大厝、畫師、麻糬、傀儡、作香、釀酒、煮豆皮、魚丸、菜販、
紅糟魷魚、油條等社區裡的各行各業。
(如果喜歡這些圖,可以到楊士芳紀念林園的社區發展協會,有這一系列的印章能蓋印收集。)
♦煮豆皮(在豆漿上撈起一張又一張) ♦魚丸(還有好幾簍魚丸)
♦壽司(更像瑞士捲蛋糕) ♦麻糬(很有原住民部落的畫面)
♦貓耳朵(有那麼大朵嗎) ♦蜜餞牛舌餅(宜蘭特產代表作)
♦麵線(曬麵線像門簾一樣) ♦碗粿(阿母炊碗粿後面小孩是想偷吃嗎)
♦農夫(看天吃飯之粒粒皆辛苦) ♦菜販(扁擔挑著沿街叫賣)
♦閹雞(鄉下經驗是雞血可以拿來做雞血糕) ♦屠夫(豬快哭了屠夫很不好意思)
♦小木(小型木工像是櫃子傢俱) ♦大木(大型木工像是建造房子)
♦土水(磚瓦混凝土之類的) ♦大厝(製作棺材翹腳抽什麼菸)
♦石刻(刻石獅子及行行出狀元這一系列作品) ♦木雕(像是刻糕餅紅龜粿模子)
♦金工(戒指戒指亮晶晶) ♦錫工(打造水桶等生活器具)
♦紙藝(怎麼覺得在做紙紮公仔房) ♦燒畫磚(瓷磚上作畫再燒製作品請往下拉)
♦畫師(經典作品的就是廟宇的壁畫) ♦樂師(婚喪喜慶必備)
♦苦力(重物一肩扛起腰都伸不直) ♦拖車(乘載著重物也是苦力工)
♦船伕(船與長篙的實體請往下拉) ♦算命(算命仙手勢很rock)
我們很愛這一系列作品,其中「算命」這塊石雕的動作深得我心,
原來算命也是 rock'n roll的style。
零散的陶製作品。
巷子接近末端牆面上方掛置的木製鴨母船與竹製長篙,
與巷子另一端的西門路(昔日的西門溝)相呼應,當初是重要的水路運輸之地。
彩繪宜蘭水文圖壁畫,是傳統的燒畫磚作品,
缺了幾塊,不知是故意的還是真的已殘缺,頗有拼圖的況味。
沿著百米藝術圍牆走到巷子的末端,接至西門路,
以在地傳統文化結合藝術創作完成的鄂王社區的故事,值得走進來瞧瞧。
留言列表